這一場叛亂,持續(xù)了短短十日就落下帷幕。
雖然時間不長,但因安化王濫殺不附己官員,放火焚燒房屋,胡亂釋放囚犯,之后又劫掠官民百姓,也是給地方上帶來極大破壞。
叢蘭回了城,才安定了城中局面,慢慢收拾起后續(xù)爛攤子。
待等趙弘沛隨軍趕到時,早已一切塵埃落定,他那長槍是一點兒血也沒沾著,那軍功夢就此破滅,怎一個郁悶了得。
唯一值得高興的是叢蘭叢大人毫發(fā)無傷,總算不負好友沈瑞相托。
趙弘沛立時寫了簡短書信讓手下通過標行渠道快速送去山東,又幫著叢蘭打理起地方政務來,好歹撿點兒功勞吧。
張永這邊則開始了其他人不好上手的掃尾工作——處理宗藩。
張永出京之前就得過壽哥吩咐讓摸一摸山陜宗藩的底細,張永也深知小皇帝心思,暗中沒少調查取證。
他查到與南邊兒有些瓜葛的是晉藩,慶藩這邊還真沒什么關系,但架不住安化王作死,跳出來造反,那這一家子便都去死吧。
慶王府在禍害地方上并不比別家藩王差,這次又給安化王提供了軍資——不管是不是自愿的,沒反抗就叫從逆,張永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整個兒慶藩一系都攆在慶王府集中看管起來。
至于安化王自家財產(chǎn)、搜刮來的“軍資”以及慶藩府邸剩余財產(chǎn)嘛,自然是要充公的。
陜西境內其他三家宗藩,秦府、肅府、韓府見朝廷如此雷厲風行,統(tǒng)統(tǒng)縮了脖子,皆是慶幸自家離著遠,沒被安化王牽連到。
然很快又有消息傳來,讓他們捏了一把冷汗。
莫說他們離得遠,這好歹還在陜西境內呢!那遠在山西的晉府、代府都被查出來與安化王勾結,叫錦衣衛(wèi)給抄了……
第六百八十一章 花明柳暗(三)
安化王造反時,舉國震驚。
因自從宣德元年朱高煦造反之后,這七八十年間再沒有一個敢起兵造反的藩王。
這震驚沒持續(xù)多久,朝廷大軍十日平亂的消息就來了,甚至有些地方是造反和平叛的邸報同時接到的。
各地官民盡皆稱奇,或笑安化王自不量力沒甚能耐就敢造反,或贊朝廷武力強盛,區(qū)區(qū)叛賊手到擒來。
各地宗藩則反應不一,因著血緣早已經(jīng)遠了,又天南海北的住著沒有往來,許多藩王對彼此都是漠不關心。
誰愛反誰反唄,反正誰當皇上自家都是親王(郡王),只要沒打到眼前來就跟自家沒干系。
當然,也不乏那暗地里譏諷的,現(xiàn)下湖廣、江西不時報匪亂呢,怎的好幾年了也沒剿滅,倒是剿滅老朱家自己人恁是快吶。
不想這話竟像是一語成讖,很快,新一波“剿滅老朱家自己人”也快速展開了。
這回,大部分藩王都坐不住了。
——錦衣衛(wèi)查得陜西慶藩、山西晉藩、山西代藩與安化王勾連從逆,證據(jù)確鑿,以謀逆論,除去藩國。
安化王一系被誅、一個不饒也就罷了,慶藩一系其他宗室、晉藩一系、代藩一系竟盡皆貶為庶人,發(fā)落高墻。
因三府人數(shù)眾多,鳳陽容納不下,特旨不遷鳳陽,在省內擇一處,仿鳳陽高墻起閑宅,安置罪宗庶人。
其中有曾作奸犯科者,依舊要按大明律處置,該死刑死刑、該戍邊戍邊,一應等同庶民犯法。
幾家王府宅邸、財物、莊田、香火田一律充公。
這所謂有作奸犯科者不止是指先前晉藩一系、慶成王一支那些犯了國法的不肖子孫,還指在這次錦衣衛(wèi)行動中,因不服搜查而反抗毆傷錦衣衛(wèi)的晉藩、代藩宗室子弟。
慶藩一系當時先被安化王叛軍挾制,后朝廷大軍至,他們根本沒有反抗能力,乖乖束手就擒。
但晉藩、代藩可不同,雖說已無法定護衛(wèi)吧,但誰家不養(yǎng)些個得用的家仆下人呢。
何況,晉藩代藩自身宗室人口眾多,再加上仆從之流,人數(shù)逾萬,就算有女流且不是人人都能戰(zhàn),那也不是千八百錦衣衛(wèi)官兵能應付的。
且晉藩代藩子弟原本也不是什么良善人,在地方上為惡慣了,哪里肯由著錦衣衛(wèi)“搜查證據(jù)”,一言不合就動起手來。
據(jù)說除群毆傷了錦衣衛(wèi)之外,還殺了兩個當?shù)毓俦?br />
這殺官兵、傷錦衣衛(wèi)可就等同于造反了!
要說造反,這些紈绔宗室別說沒這膽兒,這心都真沒有,敢這般的,除了是一貫張狂外,也有些“法不責眾”心理,總覺得朝廷待宗藩總要優(yōu)容的,皇上總是要臉的,對宗室下狠手不怕天下唾罵嗎?
他們還做著“皇上會安撫宗室,再打錦衣衛(wèi)一頓平息宗室怒火”的美夢呢。
卻不知,比起要臉,小皇帝更喜歡要錢。
也完全低估了小皇帝對他們的厭惡和鏟除他們的決心。
更不知,石文義等的就是他們反抗,不反抗還真不好下手呢。
石文義可不是楊玉那個廢物,錢財開路之外,他的辦事能力也是被閹黨認可的。
石文義出京沒多久就追上了神英大軍,彼時神英已接到了叛亂已平的消息,還在郁悶沒撈著立功的機會,石文義這就把機會送上門來了。
都是劉千歲的人,都對奪財十分熱衷,兩人碰頭一商量,就定下計策,石文義先趕到山西,暗中布置,神英大軍緩緩而行,只待石文義信號。